迎接更严格的进口监管:印尼进口商实用指南
近几个月来,印尼的进口商明显感受到监管趋严。
政府加强了监控、升级了数字系统,并关闭了长期存在的漏洞——包括 低报发票(under-invoicing)、错误的 HS 编码,以及未符合安全标准的进口商品。
随着 2025年第16号贸易部长令(Permendag 16/2025) 和 印尼海关总署(DJBC) 的收紧措施,进口商必须更加谨慎,以避免额外成本或货物被拒收。
这场转变并非完全负面,而是印尼正努力构建一个 更规范、更现代、更安全的贸易生态系统。
对进口商而言,这意味着需要更完善的内部体系与充分的准备。
以下为您提供在快速变化的监管环境下保持合规与高效的实用指南。
1. 了解最新监管格局
三大趋势值得关注:
-
通过 INSW 强化数字监管:INSW 已成为实时监控进出口流的核心系统,可识别数据不一致、低估价格与许可缺失。
-
基于产业集群的监管(Permendag 16/2025):每种商品都有特定规定,包括 PI、LS、SNI 与其他限制。
-
更严格的产品标准:强制性 SNI、清真认证要求,以及食品、药品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 BPOM 审批更严。
一句话:“先发货后补手续” 的时代已结束,所有准备必须在货到前完成。
2. 确保进口商资质 100% 完备
关键基础:
-
API-U 或 API-P 必须有效且符合经营范围。
-
NIK 及公司数据须在 OSS、INSW、DJBC 系统中保持一致。
-
HS 编码 必须正确,它决定所有义务:关税、税费、PI、SNI 甚至反倾销风险。
错误的 HS 编码是造成延误与意外费用的主要原因。
3. 下单前确认产品资格
下达采购订单前,请检查:
A. 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进口商品?
查阅 Permendag 16/2025 及其他部门法规(工业部、BPOM、农业部、通信部)。
B. 是否需要 SNI? 某些 SNI 要求工厂审核、实验室检测及 INSW 上传证书。
C. 是否需清真、BPOM 或技术许可? 食品、化妆品、补充剂、通讯电子及医疗器械等均受严格监管。
结论:先核查,后进口。
4. 全面落实海关合规
海关(DJBC)重点核查:
-
发票 ↔ 装箱单 ↔ 提单/空运单 ↔ 原产地证 的一致性
-
报关价值的准确性
-
货物来源(是否享受 FTA)
-
许可证与 HS 编码的匹配度
即便是重量、数量或描述的微小差异,也可能导致 红线检查、实物查验 或 估价调整。
进口商应保留采购合同、付款凭证与与供应商的沟通记录。
5. 控制进口总成本:不再有意外支出
应计算所有成本组成:
-
关税、增值税、预提税(PPh 22)
-
滞港/滞箱费
-
仓储与实物检验费用
-
检验与实验室费用
-
SNI、BPOM、清真认证费用
-
运费与装卸费用
充分利用 FTA 优惠(ACFTA、AJCEP、IA-CEPA、RCEP),确保 原产地证(CO) 有效且格式正确。
文件齐全 = 清关更快 = 成本更低。
6. 提前防范风险
成功的进口商都是主动而非被动的:
-
对供应商进行尽职调查;
-
对高风险或高价值货物进行装运前检验;
-
保留至少 5 年 的电子档案;
-
购买货运保险以防损坏或丢失;
-
制定应急方案,应对货物被拒或船期延误。
通过正式渠道(海关、工业部、商会、行业协会)与政府保持沟通,可更快掌握政策变化。
结语
印尼进口监管愈加严格,但并不意味着进口更困难。
关键在于 充分准备、文件完整与深入理解流程。
能从采购到清关后全过程建立合规体系的进口商,将获得最大竞争优势——更快、更稳、更高效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关务、供应链与保税物流中心(PLB)的实用洞见?
欢迎访问 TCI 官方博客。